1.Classification of GINS family members based on their expression levels in glioma tissue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LIAO Yongzhen1 ; LIANG Lu2 ; LI Yi2 ; CONG Li2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2024;31(3):261-270
[摘 要] 目的:基于GINS家族成员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对其分型,探究此分型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免疫治疗疗效的有效性,采用TCMOI数据库虚拟筛选可靶向GINS的中药小分子。方法:数据库分析GINS基因组学、胶质瘤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基于GINS家族成员基因表达对胶质瘤进行分型并分析各亚型的预后情况,数据库数据分析各亚型中的基因突变、基因富集、肿瘤纯度和免疫细胞浸润评分,以及与GINS2可能相互作用的中药小分子,最后用qPCR法检测中国人胶质瘤组织中GINS1~4 mRNA的表达水平以验证其与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结果:GINS家族各成员间的基因、蛋白结构和功能相似,胶质瘤组织中GINS家族成员呈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基于GINS家族成员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的S1、S2亚型分类能较好地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S1亚型主要突变基因为CDKN2A/B、EGFR、PTEN而S2亚型的突变基因为IDH1、TP53和ATRX,GINS家族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微环境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CD276和CX3CL1可能是S1亚型胶质瘤患者实施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CHEMBL66033、266935、293914、436859、1594881可能是潜在的靶向GINS2的中药小分子。结论:基于GINS家族构建的胶质瘤分子分型有助于识别更适合免疫治疗的高风险患者,筛选出的中药小分子可为胶质瘤患者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2.Antitumor effects of DC vaccine loaded with shikonin combined with tumor cell lysate
LI Pengfei1 ; ZHANG Yanli2 ; YANG Yi2 ; ZHANG Min2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2024;31(10):957-962
[摘 要] 目的:探讨紫草素(SK)联合肿瘤细胞裂解物(TCL)刺激的DC疫苗的抗肿瘤效果。方法:体外制备SK和TCL刺激的正常小鼠源的DC疫苗,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80、CD86的荧光强度。流式细胞术检测与SK + TCL刺激的DC共培养后的正常小鼠脾T细胞中T-bet和RORγt的表达,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P70和TNF-α的含量。建立Lewis肺癌3LL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分为PBS(1 mL)+ TCL(5 × 105个细胞/100 μL)、SK-L(1.25 mg/kg) + TCL、SK-M(2.5 mg/kg) + TCL、SK-H(5 mg/kg) + TCL、紫杉醇(PTX 2 mg/kg) + TCL疫苗组。疫苗接种结束后10 d,检测移植瘤体积和小鼠生存率,LDH法检测脾CTL的杀伤能力。结果:SK + TCL刺激的DC疫苗表达出高水平CD80、CD86(均P < 0.01);DC与T细胞共培养液上清中IL-12P70、IFN-γ、TNF-α含量均显著上升(均P < 0.01),T细胞中T-bet和RORγt的表达显著性上调(均P < 0.01)。成功构建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SK-H + TCL刺激的DC疫苗治疗显著延缓了的移植瘤生长并提高了小鼠的存活率,且可强烈诱导脾CTL的杀伤能力(均P < 0.01)。结论:SK + TCL刺激的DC疫苗可激活DC至成熟状态,上调T细胞中T-bet和RORγt的表达,启动Th1效应细胞,SK体内治疗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3.Expression of ATG5 and PDIA3 in cervical cancer tissues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LI Xiufang1 ; HUANG Liying2 ; HAN Yi2 ; LIU Tingting2 ; GAO Junlin1 ; TIAN Tian2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2024;31(10):1008-1016
[摘 要] 目的:探究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相关基因——自噬相关基因5(ATG5)和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PDIA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相关信号通路及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60例宫颈癌癌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26例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并收集相应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ATG5、PDIA3蛋白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PIA)在线分析宫颈癌组织中ATG5、PDIA3的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究ATG5和PDIA3基因可能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用pRRophetic包分析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ATG5、PDIA3高低表达与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ATG5、PDIA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83.3% vs 11.5%,χ2 = 39.538,P = 0.001;75.0% vs 46.2%,χ2 = 6.753,P = 0.009),ATG5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显著(均P < 0.01);PDIA3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分化程度、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显著(P < 0.05或P < 0.01)。ATG5和PDIA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 0.679, P < 0.001)。GEPIA在线分析网站预后分析显示,ATG5和PDIA3高表达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差(均P < 0.05)。ATG5和PDIA3主要富集的功能及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增殖与分化、抗原加工与提呈、P53 结合、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mTOR信号通路。结论:ATG5和PDIA3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ATG5和PDIA3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抗原加工提呈及多种信号通路,有望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Result Analysis
Print
Save
E-mail